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本报讯(通讯员杨金智 郭振兴 全媒体记者毕学谦)大地回春,农事渐起。连日来,枣阳市农村广袤的土地上,一片春耕备耕的繁忙景象。
枣阳市太平镇是产粮大镇,被誉为鄂北粮仓。眼下气温升高,是冬小麦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。
1月31日,在南高庄村粮食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项目示范田里,绿油油的麦苗一望无垠,6台植保无人机在机手操作下正进行低空盘旋喷施叶面肥作业,不一会儿,一大片麦田就喷洒完了。
随后,农技人员到麦田里数苗情、看墒情、查病虫害。“过去种地靠的是经验,现在靠的是科学和技术,粮食产量高,所以今年我又多种了十来亩。”村民高章河说。
一年之计在于春。连日来,枣阳市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,指导农户浇灌麦田,追施“起身肥”,确保粮食安全“开门稳”。
枣阳市是我省47个粮食主产县之一,粮食总产量近年来一直稳定在25亿斤以上。去年秋播,在政策、市场等利好因素刺激下,小麦面积扩大1.2万亩,达到147万亩。
由于年前有效降雨少,麦苗个体不壮。为增加小麦分蘖,提升抗逆性,农技推广部门开春后及早行动,加强苗情、墒情及病虫害调查,及时提供技术指导。
枣阳市种植业技术推广服务站高级农艺师刘俊波介绍,开春之后,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,是争取分蘖成穗、构建合理群体的关键时期,在管理措施上,要抓好弱苗追肥、抗旱补水;要搞好化学除草;要抓好病虫综合防控;要搞好沟厢清理。
据了解,去年底以来,枣阳市整合中央粮食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项目、省级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发展衔接资金项目等一揽子财政资金945万元,支持小麦生产。市镇干部组成专班,分区包片督导田管措施落实,百余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,指导沟厢清理、追肥、喷施调节剂等。接下来,该市将拿出800多万元资金,实施小麦“一喷三防”全覆盖,保障夏粮增产增收。